游客发表

回收废弃玻璃包装要注意什么

发帖时间:2025-04-05 17:07:11

进入 秋风 的专栏 进入专题: 黄光裕 公民权利 。

直到今天,印度普遍国民的国家认同也远远没有中国人强烈,这使得印度很多问题上确实像是一盘散沙。印度确实有很多的腐败,腐败确实有传统因素的影响,不是光靠民主就能解决的。

回收废弃玻璃包装要注意什么

可是,郎咸平这个一年到头在大陆捞钱的人,说他发现印度腐败难以想象,就有些不可思议了。这样的气候,不要说种庄稼很困难,劳动也是很大的痛苦。我从2006年起成为美国New School 大学中印研究所的Fellow,在其资助下,曾两次前往印度进行访问和田野调查,接触了政府官员、商人、学者、社会活动家,包括底层的农民、矿工、手艺人,甚至毛分子游击队。要是能专心赚钱少搞些似是而非的见解,倒还真是一种进步。进入 郭宇宽 的专栏 进入专题: 郎咸平 中印比较 。

印度不像中国用户籍制度把农民捆绑在土地上,而是放开劳动力流动,允许土地撂荒,他们的农业政策,没有搞以粮为纲,缺粮食,就到国际市场上进口,做更符合自己比较优势的事情,这未尝不值得我们参考。像郎咸平这样嘲笑印度的民主,未来只会证明自己的可笑。这些变化势必影响经济增长的速度。

现在再提宽松的财政政策,可能会遭到反对。换句话说,如果再次增加财政投入,应该将重点转向社会福利体系和社会制度环境,而不是仅仅修建更多的机场和铁路。财政政策所能够做的就是支持产业升级换代,支持工人技能培训。这一变化加剧了投资者对中国经济前景的担忧,资本市场出现了明显的反复。

人有旦夕祸福,月有阴晴圆缺,但如果有一整套保障制度,国民就有能力应对风险。有许多专家曾经将中国的4万亿经济刺激方案与大萧条时期的罗斯福新政相提并论,其实这是个误解。

回收废弃玻璃包装要注意什么

现在房价涨得更高,将来跌下来时的后果就会更严重。但是,起码从政策实施的层面来看,今年上半年开始的收紧政策环境的努力将会停止,甚至发生逆转。从目前的情势判断,增长减速尚未见底。事实上,各地的房贷业务已经发生或多或少的改变。

从本世纪初以来,中国政府一直努力调整经济结构,实现可持续增长从目前的情势判断,增长减速尚未见底。尽管房价变化尚不明显,但是成交量已经显著下降,影响了与住房配套的经济活动,比如,装修、家庭用品,等等。不过,总体看来,中国的财政状况尚算健康。

从短期看,消除结构失衡,调整产业结构,意味着有些企业将被淘汰,有些工人将会失业。如果支持经济转型,不仅有可能事半功倍,更是降低经济调整成本、实现长期可持续增长所必要。

回收废弃玻璃包装要注意什么

人有旦夕祸福,月有阴晴圆缺,但如果有一整套保障制度,国民就有能力应对风险。全球经济危机以来,中国的经济刺激政策成功地保住了经济高速增长,经济结构失衡的问题却变得更加严重,比如,投资占GDP的比例进一步提高。

同时,从二季度开始,政府又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调控房地产市场。不过,投资者担心的恐怕不是单纯的增长减速,而是市场崩溃的风险。但是,起码从政策实施的层面来看,今年上半年开始的收紧政策环境的努力将会停止,甚至发生逆转。短期内房价没有大幅度下跌,也并不一定是一个好消息。日本上世纪80年代中期和美国本世纪初的教训都是因为CPI平稳而没有及时调整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由此酿成了严重的资产价格泡沫,一旦泡沫破裂,经济便陷入危机。我们对通胀形势的判断不这么乐观,最主要的原因在于钱发多了终会转为通胀压力,这个压力可能反映在CPI上,也可能反映在资产价格上。

这些可以帮助企业和工人降低调整成本,使得经济转型变得更加平稳。但是,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世界经济危机,各国对中国出口产品的需求明显下降。

从国内经济的中长期发展趋势来看,生产要素的市场化和劳动力市场的刘易斯拐点临近都意味着未来中国的生产成本将大幅度上升,这个变化可能使经济增长速度有所下降,通胀水平则有所上升。紧货币 宽财政 如果政府采取新的刺激政策,短期内经济增长当然不会有问题,从长期来看却不见得是件好事。

罗斯福新政的核心是建立了一整套社会保障体系,包括保护农民收入、保护存款人和投资者权益、保障失业和退休人员福利等新制度。第二,房地产市场疲软,也将会影响后续的住宅投资增长,政府主导的低价住宅投资增长能否完全弥补商品房投资减速,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我们应该逐步接受相对低的增长速度,何况,即使中国的增长幅度回落到7%-8%,从全球范围来看,这仍然是非常强劲的增长。从本世纪初以来,中国政府一直努力调整经济结构,实现可持续增长。放弃了对增长数量的过度追求,我们才有可能集中精力解决增长质量的问题。这其实与罗斯福的一个重要施政理念是吻合的。

如果这一趋势持续下去,政策导向很可能重新转向宽松。过去,我们许多政策的改变都是先做后说的。

现在再提宽松的财政政策,可能会遭到反对。因此,我们必须逐步适应相对低的增长速度,毕竟世界上没有一个经济可以长期通过政府政策来支持高速增长。

2010年年初,各国政府已经开始考虑扩张型财政与货币政策的退出问题,不过,由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不断恶化,政策退出陡生变数。如果现在推出二次经济刺激方案,追加更多的基础设施投资,那样不但会使结构失衡进一步恶化,而且,新的投资回报将面对更大的风险。

保持相对宽松的财政政策的主要目的,应该是支持增长模式转型,而不是支持经济增长的水平。从长期看更是如此,生产成本将很快上升,这同样会迫使经济结构调整。不过,在经过2009年-2010年的扩张政策以后,财政状况已经有所恶化。目前看来,这样的担心似乎尚无必要,尽管随着欧洲债务危机的蔓延,多个经济体再次出现了疲软现象,但是,全球经济发生二次危机的可能仍然非常低。

这是我们多年来一直提倡的政策组合,现在仍然适用,当然紧和松都是相对的。这一点其实对中国的当政者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如果也能够建立一套制度让老百姓免于经济恐惧的自由,那么,当经济增长减速的时候,政府大可不必不惜一切代价地保增长。

得以明显改善的是,经常项目顺差占GDP的比例已经大幅度下降,2009年,消费占GDP的比例也略有上升。我们曾经提出,今年房价暴跌的可能性已经明显下降,这是因为潜在的实际需求仍然十分强劲,更主要的原因是,二季度以来实施的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可能已经接近尾声。

大多数专家担心中国公共债务已经上升,更重要的是地方政府庞大的债务负担、银行潜在的不良贷款和社会福利系统的潜在债务,都将增加未来政府的债务负担。免于匮乏和恐惧关键当然在于宽松财政政策的目的。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

友情链接

友情链接